世上的城池,总有几处,不只由钢筋水泥筑成,而是由血与魂铸就。厦门,山与海的交错之地,本已诗意盈盈,却因丙洲岛,更添几分肃穆与豪壮。岛上有一座陈化成主题公园,它不是单纯的休闲之所,而是民族气节的见证,一块凝固的碑石,提醒人们莫忘那段血与火的往事。
说到陈化成,便绕不开晚清的鸦片战争。他生于同安丙洲,自行伍间崛起,终以“江南百万兵,不敌一人陈化成”的威名震慑敌寇。吴淞口一战,他血洒疆场,成了民族记忆中不可抹去的符号。今日,丙洲岛东北“蛇头”处,矗立着一尊17.56米高的花岗岩雕像:左手握鞘,右手拔剑,目光如炬遥望大海,仿佛至今仍守在疆土的门楣。这雕像比鼓浪屿郑成功像还高两米,由两百余块巨石拼成,重达千吨,连“莫兰蒂”这样的风暴也未曾撼动,实为厦门精神的写照。
展开剩余73%岛上仍存其故居、陈氏祠堂,道光皇帝御赐的“提督忠臣”金匾静静悬挂。公园中,铜铸火炮、图文展陈,把他的戎马生涯再度铺陈开来。走在那一段段滨海步道上,海风拍面,人们既可观潮赏景,也能在无声的叙述里触摸历史的厚重。
陈化成公园全长一公里有余,总面积四万三千平方米。升级改造后的景观,步道蜿蜒,绿意葱茏,四季更替,景致皆不同。四处观景台、三座木质廊架,既可凭栏远望同安湾大桥的雄浑,也可在夕阳西下时俯瞰“鱼骨洲”的奇景。退潮之际,渔船错落滩涂,如水墨泼染,动静之间皆成画卷。
生态布局也颇见匠心。滨水区植下耐风耐盐之木草,构成“清风海韵”的风貌;中心区域则以草坪、花木烘托市民的四季情绪。到了夜晚,村民们聚在这里奏唱南音,古老旋律与涛声相和,闽南文化的底色便如此流淌出来。
便利设施的补充,使这里不再是偏僻角落。丙洲东路增设了停车位,步道旁添了导览牌与座椅,活动广场成了节庆时的热闹场所。常有老人感慨:“昔日荒滩,如今成了家门口的会客厅。”的确,公园的变迁,正映照着厦门“公园城市”的建设理念。
展望未来,地铁四号线丙洲岛站将于2026年通车,届时出行更便捷。更有“环东之眼”计划,将陈化成公园与海上歌剧院、文化公园连成一体,织出一张历史与艺术、生态与人文交融的大网。
古人说,丙洲岛“龟蛇把水口”,守护着同安门户。今日的陈化成公园,换了一种方式延续守护——它守护的不只是山海的门户,更是民族的记忆与文化的根脉。
这座公园,是厦门的山海画卷,更是英雄精神的当代回响。它让人们在闲暇中不忘忠烈,在喧嚣中仍有肃然一隅。愿这样的精神薪火相传,愿厦门的未来因这份坚守而更显丰厚,也愿每一位走入公园的人,都能从历史与海风里,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
发布于:山西省10倍股票杠杆,配资十大平台,长富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