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逐渐趋向和谐,双方的信任感也有所提升,但依然有一个国家在南海问题上频繁挑起争议,这种行为与其他国家的立场显得格格不入。这个国家,不难猜测,正是菲律宾。在王毅外长于吉隆坡参加东亚合作外长系列会议时的总结发言中,他直言指出,菲律宾在此问题上的做法将很可能成为牺牲品,最终会认识到继续充当他人“马前卒”的后果。这番话明确指向了马科斯政府的立场。
这一言论背后有着深刻的两层含义。其一,除了菲律宾之外,东盟的其他国家已经在南海问题上展现出愿意与中国通过对话和协商化解分歧的意图。其二,中国对于菲律宾频繁挑衅已感到不耐烦。例如,在最近的东盟峰会期间,中国与俄罗斯共同宣布签署了《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承诺绝不会在这一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然而,菲律宾的防长吉尔伯特·特奥多罗却提出,中国应主动放弃核武器,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这一言论显得尤为过激。
更令人气愤的是,在东盟外长会议上,菲律宾再次拿起了2016年的“南海仲裁案”,不仅要求中国承认所谓的“仲裁结果”,还派出海警准备对“仁爱礁”进行挑衅。这些行动让中国无法再坐视不理,王毅外长毫不妥协地重申了中国的立场,指出“仲裁庭的裁定存在严重错误,特别是将南沙群岛最大岛屿——太平岛认定为岩礁,完全违背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此同时,中国也加强了在南海的军事存在,052D型驱逐舰桂林舰、813A型电子侦察船天王星舰以及海警4303舰等多艘中国军舰进行实弹演习,明确传递了中国的态度:面对挑战,沟通与协商可以,但触及底线的行为必然会迎来强硬回应。
王毅外长的这番话,无疑是对菲律宾当前处境的警示。从菲律宾国内情况来看,马科斯的支持率正面临下滑,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逐渐加剧。根据最新民调,约70%的菲律宾人认为政府应首先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等经济问题。与此同时,菲律宾的政治格局也在发生变化,杜特尔特家族和马科斯家族在中期选举中形成了势均力敌的对立局面。如果莎拉·杜特尔特能够度过弹劾危机,马科斯的下台似乎已成定局。
此外,东盟国家普遍支持通过“南海行为准则”来化解争议,而菲律宾却顽固坚持要通过“南海仲裁案”将问题“法律化”,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中国的立场,更与东盟其他成员国的共识相悖。毕竟,东盟国家才是菲律宾的直接邻国,而美国则只是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外部力量。
菲律宾现在被视为美国在南海遏制中国的“马前卒”,两国的军事合作异常紧密。约80%的菲律宾军事装备来源于美国,国防预算的43%也用于购买美国武器。然而,即便如此,菲律宾的“讨好”并未换来美国的实质性回报。最近,菲律宾收到了一封来自特朗普政府的信函,内容提到,美国计划将原定对菲律宾商品征收的17%关税上调至20%,并警告未来可能会对菲律宾转运的货物征收更高的关税。这一行为无疑显示出,美国即便在与菲律宾合作,也从不放弃“美国优先”的战略。
菲律宾的现状对东盟国家也起到了警示作用。菲律宾不仅在对中国采取挑衅态度时遭遇经济制裁,还在与美国的合作中陷入困境。如果中美真的在南海爆发冲突,菲律宾很可能成为第一个付出代价的国家。正如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所言,若菲律宾继续依赖美国对抗中国,可能会陷入“军事冒险—反制升级—战略被动”的恶性循环,最终成为地区局势中的牺牲品。
10倍股票杠杆,配资十大平台,长富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