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詹媛 通讯员 庄耀希
“中医对近视有上千年的认识。”全国中医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主任亢泽峰说,在养成良好用眼习惯、改善用眼环境、科学验光配镜等基础上,应用眼保健操、耳穴压丸、揿针、针灸、刮痧等中医适宜技术,可以有效防控近视发生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做好高质量的眼保健操,才能发挥放松眼睛、减少调节滞后、改善视疲劳症状、防控近视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什么是高质量的眼保健操呢?亢泽峰说,就是做到八字方针:准确、足时、足量、持久。要求全身放松,呼吸平稳,选穴准确,力度适中,选穴按揉时应该感受到“酸、麻、胀、痛”的“得气感”,每天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5分钟,坚持每天操作。
耳穴压丸和揿针等中医适宜技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干预手段。在眼科专业医师指导下,内服中药也可以起到调节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作用,帮助“目”的精筋失衡恢复“稳态”,即达到一种平和的状态。而通过辨证应用相关中药进行眼部熏蒸,能够促进眼部血液循环,调节泪液分泌,缓解眼部不适,改善干涩、疲劳、异物感等症状。亢泽峰说,可将菊花、决明子、枸杞子、桑叶等泡水加热,利用其散发的热气熏蒸眼部,熏蒸后直接饮用茶汤。
对于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的问题。“中医将其归为‘脊痹’‘筋痹’范畴,认为其发生与‘筋骨失衡、经气不利’密切相关。”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健康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梁辰介绍,现代生活方式中,许多不良习惯都是导致脊柱问题的潜在因素,最常见的不良姿势包括长期单肩背包,使脊柱两侧肌肉受力不均;坐姿不正,喜欢跷二郎腿或歪着身子写字;睡姿不当,使用过高或者过低的枕头;以及长期低头玩手机,造成颈椎前倾。
梁辰介绍说,中医在脊柱侧弯防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首先,中医强调治未病,在侧弯初期就能够通过手法调整、功能锻炼等方法干预。一般采用“筋骨并重”的治疗原则,运用传统推拿手法矫正小关节错位,配合针灸疏通经络气血。其次,中医注重整体调理,除了局部治疗,医生还会根据患儿体质进行辨证用药。比如肝郁气滞型、肾精不足型、脾虚湿盛型可以选用不同方药进行调理。这种整体调节能够改善内环境,促进脊柱健康发育。中医还有很多外治法,如中药热敷包能温经通络;拔罐疗法可松解肌肉痉挛;导引功法,能增强核心肌群力量。
对于儿童青少年的肥胖、超重问题,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戎萍介绍说,中医讲究饮食有节,应注意膳食平衡,养成良好用餐习惯,规律进食;同时可采用食疗方法或中药代茶饮,如以新鲜荷叶、薏苡仁、粳米熬粥给孩子间断服用,或将荷叶、桑叶、泽泻、山楂、决明子、枸杞子用开水浸泡10分钟后,在一天内间断代茶饮。
“古籍中的养生方法提到‘和于术数’‘不妄作劳’,这也强调了要有适度的运动。”戎萍说,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中医导引法是较好选择,但需持之以恒;儿童还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不少家长关心,孩子长不高,有没有办法“拔一拔”?梁辰表示,中医认为身高的增长关键在于“肾精充盛,脾胃健运”,因此,中医调理往往从补肾和健脾入手,同时配合起居、运动等方面进行综合干预。其中,开具方药需要专业中医师根据孩子的具体体质辨证使用;居家可应用食疗方法,既安全又有效。
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坏情绪”,中医也有着系统而独特的干预体系。
“中医认为儿童的情志问题与‘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通过多维度调理能有效改善情绪问题。”梁辰举例说,对于轻中度情绪障碍,推荐将甘麦大枣粥作为基础食疗方,配合每日晨起练习八段锦,还可采用推拿和耳穴疗法;对于伴随明显症状者,中医强调辨证施治。
10倍股票杠杆,配资十大平台,长富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